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终身的必修课,必须立起党性修养的鲜明旗帜,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了打造好党性教育的主体课,我们组织大家在研讨吧开展了党性教育主体课相关问题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党性教育

一是找准党性教育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问题可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归纳。如从理论角度,可研究什么是党性,党性是如何形成的,各级组织包括培训机构在帮助党员增强党性方面应该做些什么。从实际工作角度,可分析当前各类党员的实际状况,他们对党的认识有何偏差,有何困惑,希望从教育中获得哪些帮助?只有认真解决一个个具体地认识问题,党性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党性教育要重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许多认识问题用事实回答是最有说服力的。搞好党性教育,必须正面解答党员干部的现实困惑,包括怎样看待党史,怎样认识现实,怎样走向未来。

二是党性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党章(包括准则)。党性的本质是 是否承认和践行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奋斗目标,是否承认和践行党员标准、干部标准,说到底,是个人对待公与私的主观性问题。其它体制、制度、别人的问题都是客观性问题。党章为据,国史为基,原著为理,党史为证,英模为例,讲话为向。

三是党性教育不能只是讲知识提要求,必须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精神食粮和灵魂皈依。所以,总感觉目前的党性教育安排似乎还缺点什么。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研讨想要达到的目的。为什么不能只是一味地提要求,怎样才能让党员干部按组织的要求去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仍然是目标要求,问题是具体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真的前提是内心要善要美,否则只能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党性修养对每个党员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点在于:不同岗位表现和具体关键行为要求不同;同党员修养状况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一张方子吃药。

四是中央党校的党性课的体系: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二中国共产党党章。三两项法规,增强纪律修养。四理想信念教育。五古代官德修养。

五是标准依次应该为:人,好人,党员,优秀党员。现在人们都感到,人做好了就肯定是好党员了,这本身似乎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从人的精神结构上讲党性,信仰等现象搞清楚,然后再去研究这一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六是很担心党性教育出现这样一种局面:该读的书读了,该上的课上了,该表的态表了,但根本没往心里去,雨过地皮湿,甚至地皮都没湿。党性教育不同于知识的学习,也不同于能力培训。其基本规律有哪些,值得深入探讨。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教育效果无保证,一味地加大力度,可能会引起教育对象更加逆反。人的思想基础不同,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也应有所不同。经典著作,历史规律,宗旨使命讲得再好,再有说服力,仍然会有人问:那与我何干? 衡量党性教育成绩的标准不是你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是接受了多少。

七是党性教育的使命和过程就是帮助人们从负性到表层再向核心层努力。帮助人们判断方位,分析原因,明确方向,制定计划,不断努力。我们的受众并不整齐,什么样的情况都有。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为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搭合适的台阶,每一级都不能太高,当然也不宜过低。然后,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朝上走,提升境界,超越自我,走向辉煌的人生。

八是教育的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有心智模式描述和行为标准规定,据此,进行开发和训练。军队教育有丰富经验可借鉴。通过对党性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找出内化外化的规律,以指导实际工作。军队有好传统,但前些年丢的很厉害,新古田会议后着手恢复。党的队伍要永远保持先进,仅靠教育不行。要有思想斗争,有吐故纳新。

九是弗洛伊德将人的欲望归为本我,将社会对人的道德约束称为超我,二者相互矛盾斗争,融合为现实中的自我。进而指出,自我的矛盾性不仅在意识中,而且被压抑在人的潜意识中。这个论点有一定道理。对我们剖析人的精神结构,认识包括信仰在内的精神现象复杂性,进而找出党性教育规律,有参考价值。

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联系、发展的观点,对待经典作家著作仅从导读到解读的过程、革命传统仅停留在历史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过去与现今与未来的沟连,没有了沟连也就失去了发展坐标,没有了发展坐标也就失去了宏大叙事,没有了宏大叙事也就失去了愿景,没有了愿景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没有了价值意义也就失去了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认同。问题在:教育要消除这六个"失去"的力量在哪里?我们要理性地探索出来,衡量教育是否具有力量的逻辑思考是什么!六个"失去"的解决是在教育者的心路逻辑。一位党性教育或理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这样心径所形成体系构成,那其所授的教育课很可能缺乏感召力。教育与被教育两者间先要解决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与方向问题。(注:这里讲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教育教学方式)

二、关于党性教育的教师

一是教育者怎样才能将期望、目标与最大化的结果统一且保证不出轨、不发生“变异”?红色基因能遗传吗?如不能则请不要称呼为"红二代",那会脱离群众。谁说工农子弟兵就不是红二代?对这些资源怎样最大化管理,使用?出现内容偏差听学院的还是听个人的?是否由组织建立规矩与纪律?精神追求高度与心中实际生活水准不在同一水平上。利用红色资源刨自己的“自留地”,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教育?

二是我们这些从事者要扪心自问对被教育者所讲的自己信吗?如果信,又是怎么信的?是盲目的还是理性的信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值价意义上的真实确信,是来源于他真理性的探索,探索过程中他从顿悟到醒悟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两千多年的经典和党性历练告诉他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生命觉悟,这时他才可能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一位合格的党的理论和党的性质教育工作者。这里说"可能"是他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中不断升华为共产主义信仰,"不断升华“就是不懈追求,因此,我把党的教育工作者视为无比崇尚的工作者(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这"无比崇尚"体现在理论扎实,党性坚定。

三是我们与学员一样,都有困惑纠结。我们所设计的课,方案先从自己剖析改造起,看是否有效。把心理学的人的自我成长的方法用到培训中,我们试过如何找心中的爱,心理学有一种方法就是看“我是谁”。教师先得自己想明白,为此需要理性思考,需要心路逻辑。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可以支持讨论。

四是参加了培训,他的思想水平就一定更高?党性教育工作者的党性是不是就一定比学员的党性更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可能也有纠结,困惑,我们也需要从学员身上获取正能量。我们的角色,是一个陪伴者,陪伴学员一同学习,思考。要理解学员。如果我处在某个领导岗位,是不是就绝对不会出问题,是不是就一定会干得更好?对我们自己,也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党性教育培训机构不是救世主,似乎只要到这里培训过,人们的灵魂就得到了救赎。

三、关于党性

一是党性,相信组织,恪守职责。对普通党员与领导干部,思想工作者要求不一样。

二是有信仰又信任中央,就会自觉地按党中央的要求去做。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的党员,党性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三是遵守党章,践行誓词。党性是党员入党时应诺过的,是对自己的要求。不管别人怎样。党员入党誓词不长,但高度概括。所以,需要具体化,以便执行,以便检查。而一具体化,便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理解。

五是党性是一种自觉实践党章党纪党规行为。

六是对现状不满意,有意见很正常。可仅此而已,显然不够。真正有党性的同志,应当多想想自己该做些什么,并尽快行动起来。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的党性可能有八成,有些也许只剩二三成,个别人甚至是负数,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人都没做好。

七是党性是自己在入党时承诺要达到的。也就是常说的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因此,党员党性建设不存在从头做起。只是重新确认、坚守、补仓。否则,入党时说假话了。这是党员管理而不是教育的范畴了。

八是可否参照胜任力词典或洋葱头模型,将党性分为若干层次?最表层,赞成党的主张,积极贡献社会;第二层,尊重党的历史,拥护党的领导;第三层,遵守党的纪律,从严管好家人;核心层,高度思想自觉,不断改造自己。

九是把武装好自己摆在首位,备课首先是备自己,应从自己的思想问题切入。

四、关于信仰

一是世界上存在不同信仰。信仰的形成有各自特点,也有共同规律。研究其他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形成的特点,看看人家是怎样开展信仰教育的,有助于我们认识共同规律,更好地把握党性形成的特点,摸索出新形势下搞好党性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信仰与教育比起来,更多的是自觉认同。

三是有学者将信仰分为三类:迷信;宗教信仰;科学信仰。周国平将信仰分为宗教信仰,政治信仰,社会信仰。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信仰,科学属于社会信仰。国防大学公方彬将信仰分为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和职业信仰,职业信仰即匠人精神。

四是党性信仰是高级信仰。每个人的高级信仰都应该是一个复杂的渐进性选择与确立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原信仰或前信仰对党性信仰的确立影响很大。如能研究清楚老一辈革命家的原信仰或前信仰,对今天的工作当有很大启发。

如果我们主体课程打造的好,教育组织的好,党员党的知识就能得到丰富,灵魂就能得到洗礼,境界就能得到升华。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的党员队伍,不断的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的使我们的党员有“三省吾身”的锤炼态度,修好党性修养这个共产党人的“心学”,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敢于触及思想和灵魂,严格党内生活锻炼,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不断的使我们的党员有“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思想境界,持之以恒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自觉按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