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著名演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文献《为人民服务》由此诞生。这篇文献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激励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不断奋进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人民至上”
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

张思德同志挂像。
80年前,年仅29岁的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参加大生产劳动时,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评价他“是一个忠实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这篇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阐述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经典文献。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并发展着这句誓言,并在新时代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人民至上”,一以贯之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群众观点,是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实践方法。学习并汲取《为人民服务》所蕴含的人民情怀,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守,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人民至上,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944年,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生产小分队,到安塞烧木炭。9月5日,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张思德将另一名战士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光荣殉职。图为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这是他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新华社发
一以贯之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得以成立,从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和践行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的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根本政治立场、根本价值取向上把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区分开来。这句话中的“完全”“彻底”等词语极致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纯粹性、真实性。
此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为人民服务的表述。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正式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作为党的宗旨,并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明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取得了服务人民的显著成效。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亲自出席张思德同志追悼会,并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这是《解放日报》关于这次追悼会的报道。
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群众观点
如何看待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是一个政党的历史观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马克思首次发现创造历史的并不是人们的意识,也不是天才和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从成立之初就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对群众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为人民服务的唯物史观依据就是强调并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
毛泽东在1943年6月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决定《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是这样阐述的,“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最可靠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一系列饱含人民情怀的话语,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川省仪陇县的张思德纪念馆,展示着张思德同志的高大雕像和生平事迹,以及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题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以贯之的是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实践方法
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中。在中国共产党内,有很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代表。张思德甘于奉献、勇于奋斗,就是一个典型。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这样评价张思德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既是对张思德同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生死观的阐释和升华。
毛泽东从张思德的牺牲联想到全党的责任、使命和宗旨,阐释了为人民服务要搞好团结,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当时抗日战争还在进行中,国家的前途命运还不确定,毛泽东提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这些论述指明了党的事业要走到未来,关键点、着力点、落脚点是怎么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团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宗旨,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一论述与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员干部就要自觉做“人民的勤务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办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要坚持人民共享,就要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人民评判,就是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只能由人民说了算;要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要始终牢记初心、守住人心,要将党一以贯之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到实践中。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不变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信息来源 | 宁夏党刊微信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