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虽已退休,却依然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传承着红色基因,践行着“国之大者”的担当。李凯城,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对信仰与责任的理解之路。
退休后再干二十年
十八岁,十八岁,参军到部队,在八一军旗下战斗,在绿色军营中成长,奋斗、拼搏、历练、摔打,一路风尘,伴随着鲜花、掌声、立功、受奖,职务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工作越做越多……可突然有一天,这一切戛然而止,退休命令到了,军旅生涯由此画上句号。卸下戎装的老兵们,该如何踢好人生的“下半场”?
2007年3月,58岁的李凯城从原总参某研究所副政委岗位上退休时就是上面这种心境。偶然机会,李凯城得知某名牌大学开办“毛泽东思想与企业管理”培训班,这让他很感兴趣。抱着长见识、交朋友的目的,李凯城报名参加了培训。三天的课听下来,一方面确实学到不少东西,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他上台分享的冲动。于是,他与主办方联系,自告奋勇登上讲台,谈自己对毛泽东管理思想的理解。刚开始,对方只给了半个小时,事后学员反映不错。增加到一小时,学员还说没听够,逐次增加到半天、一天、两天、三天。由此一发不可收,李凯城进入了他退休后的第一个金色十年。
十年间他的讲课内容从介绍解放军的带兵经验,扩大到思想教育、组织建设、领导理论、战略管理、管理哲学等系列课程。他的研究范围从梳理毛泽东的领军之道,发展到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构建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他的工作团队由一两个人,扩展到由若干家机构组成的中闳教育联盟,他的传播对象从主要面对企业及企业家,慢慢地走进高等院校、党政机关,一直讲到中央电视台,走进中南海。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2015年,西安临潼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西方管理理论高端对话在此拉开帷幕。一方是美国西点领导力培训中心主任罗伯特上校和他的助手,另一方为解放军退休军官李凯城、简振新两位大校。面对据称是美国国防部的指定培训商、曾经为上百个国家提供过高端培训的对手,李凯城、简振新侃侃而谈,对答如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远胜一筹,不时搏得现场近千名企业家的热烈掌声。
这次“交手、过招”,打破了西方管理学一统天下的神话,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本土管理学的曙光。李凯城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建设史,改革开放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宝藏,到中国出管理思想的时候了。
“红色管理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党、治军、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简言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管理之道。”这是2023年在南京红色管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李凯城对红色管理下的定义。
这个定义浸透着李凯城十几年的心血。但一个管理理论的建立绝不是只有一个定义就行了,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李凯城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世界观、方法论为基础,以宗旨愿景为中心,把发展道路、思想管理、组织建设、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民主管理、内部团结、统一战线作为支撑,建立起了红色管理学术体系模型。
这些学术成果蕴藏于李凯城先后出版的《领军之道》、《向毛泽东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当代应用》之中。《向毛泽东学管理》出版后引发强烈反响,首印5万册很快售罄,至今已重印34次,累计发行百万余册,成为红色管理学科建设的奠基之作和红色管理入门畅销书。
薪火相传点亮万千心灵
2018年,李凯城曾接到一个上海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们是一批立志成为CEO、CFO、COO的“90后”自发成立的学习小组,请李老师去给他们讲讲红色管理。同时声明由于刚创业,手里没钱,希望李老师自费前往。在外讲课多年,这种邀请方式李凯城老师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们只有13个年轻人,第一站去的是嘉兴南湖,共产党成立时不也是13个人吗?”李凯城说真正打动他的是这句话,因此他当即答应了这帮年轻人的请求。
李凯城介绍说,这个学习型组织,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千多人,《领军之道》、《向毛泽东学管理》等是他们的必读书目,经常用毛主席管理思想和解放军管理方法,指导解决各自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李凯城是他们不在编的导师,经常为他们进行点评。
“找上门”的要接,把红色管理“送上门”去更是常态。2017年至2019年李凯城老师指派了一个工作小组深入到河北沧州农商银行小贷中心,帮助这个以90后为主体新生代劳动密集型群体,运用红色管理的办法打造了普惠金融大军中的一支雄师劲旅。其《“双学引领 四维赋能”激发青年员工内生动力》的做法获得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创新奖。
近年来李凯城深入研究如何让红色教育和管理走进新时代课题,善于用当代人熟悉的方式传播红色管理理念。为某央企讲课时,他发现学员们对理论术语接受度低,连夜把课件改编成“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潜伏”;三年疫情期间他在线上给企业家们讲毛主席化解危机的十大对策;在首都高校他根据学生关心热点开设跟共产党学创业讲座,深受师生欢迎;他带领团队总结企业政委经验,开展“好政委”培训咨询......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转化,让红色管理走进了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走进阿里、小米、京东等一批新兴民营企业,点亮新时代万千心灵。
组织起来才有力量
多年的潜心研究,多年的传播推广,红色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管理学主流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李凯城也成为了红色管理学派的一面旗帜。
大旗飘飘必有风。部队每年退下来的军师职干部数以千计,其中还想做点事且聪明能干的不在少数,都面临着“人生下半场”问题。年过七旬的李凯城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红色管理的大旗下,共同实现创建中国本土管理学的宏伟愿望。他摸索出的答案是依靠组织推动工作。
十几年来,李凯城四处奔忙,努力为红色管理寻求“组织”,先后依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委员会、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论研究部等聚集起了一批部队和地方退下来的“宝贵财富”,把散落的“珍珠”,用金线串连了起来。
组织起来力量大,近些年来李凯城团队依靠组织干了不少“好事”、“大事”:共同研发了300多门红色教育课程,一批“红色火种”活跃在各地讲坛;为企业考核干部和选拔后备干部、给企业输送“好政委”、为众多企业把脉咨询,创造了可观效益;为一些干部学院、党校研发课程,其中《我们走过的路》党史学习翻转课堂,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李凯城又带领团队开发了一个系列学习手册,主旨是帮一线书记备党课,《辩证思维》、《精神谱系》、《领袖方法论》等受到基层书记们的青睐,也成为一些党政干部、企业老总们的枕边案头书。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李凯城作为老同志的后代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他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一头白发放射出永远不老的活力。他从领袖的讲话、从威武的雄兵方阵,看到了百年党史洪流中的智慧与力量,看到了中国管理学发展的星辰大海。他决心和团队一起续写昨天的故事,做永不退变的红色传人!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